当前位置:科技前沿正文

全球制氧巨头鱼跃医疗,科技助力“防控新政”

中国医疗产品网 2022-11-14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这并不意味着放开“躺平”,政策松绑的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成本,而不是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依然是总原则。

疫情第三年,全球新冠累计确诊超6.3亿例,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包括关键医疗物资的采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制氧机也不例外。

从2019年至今,制氧机,这个过去并不广为人知的词,开始频繁进入大众视野。随着秋冬季到来,呼吸道传染病将进入高发季节,常态化的新冠疫情防控将迎来新挑战。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攻击呼吸系统,导致肺泡被大量的炎症渗出填满,肺泡丧失工作能力,进入血液的氧气严重不足,不能正常为人体输送氧气,从而出现低氧血症,重症病人甚至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国家卫健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明确指出:对重型、危重型患者治疗可采用呼吸支持。PaO2/FiO2低于300 mmHg的重型患者均应立即给予氧疗。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后,短时间(1~2小时)密切观察,若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改善,应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或无创通气(NIV)。

而全球制氧机第一品牌,就在中国。

自主研发,引领国产装备崛起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一直被各大跨国公司所占据,各类进口产品占据了70%~80%的医疗市场。

外资品牌占据全球制氧市场主要份额,并通过专利布局对国内产业进行围堵。与此同时,也有大批国内中小型厂家生产低价却品质难以过关的制氧机,造成当时的市场极度混乱。

为了打破外企在医疗设备的垄断,将守护中国人身体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2001年,鱼跃专门成立研发团队,从零开始自研压缩机等核心技术,制造中国人的制氧机。

制氧机有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是通过氧流量、氧浓度,来区别功能差异。一般氧浓度93%及以上、氧流量3升、5升和10升较为常见,氧流量越大,使用场景的适应症越广,另外还有针对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开发的弥散式制氧机和穿戴式便携制氧机。

制氧机最关键的部件是压缩机、分子筛、电磁阀,鱼跃通过自研,具备了完整的压缩机与电磁阀的开发制造能力,掌握了稳定、高效分子筛技术,制氧效率和稳定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年间,鱼跃超过百人的工程师队伍保障着医用标准的“稳定供氧”。鱼跃制氧机完成3代技术迭代,积累67项制氧机专利,推出30多款不同机型,覆盖家用/院用/军用/高原/车载/便携多场景,荣获国家工信部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认证。2005年-2022年,鱼跃制氧机销量始终领先所有国际同行,连续14年销量全球第一,扛起了世界制氧领域的旗帜。

中国制造缓解海外“缺氧”危机

中国制氧在全世界的重要性与供给量,远超我们想象。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鱼跃在全力支援国内疫情的基础上,向全球90余国提供防疫物资。

举个例子,2021年印度新冠疫情近乎失控,连续26天新增确诊病例30万例以上。据BBC报道,黑市上一个50升氧气瓶的售价,从原先的80美元涨到1330美元,氧气浓缩器的价格也几乎涨了两倍。

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据外交部数据,截止4月30日,中国向印度出口呼吸机和制氧机26000余台,监护仪15000多台,医药材以及药品等近3800吨。其中,鱼跃医疗成为首批向印度提供制氧机的中国企业,有效缓解了患者和当地医疗机构的需求。

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报道鱼跃制氧机驰援全球疫情

进军海外探索抗疫前沿方案

Blue Weave报告显示,在全球呼吸系统患病率攀升及人口老龄化等影响下,2021-2027年制氧机市场将以12.1%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27年达到57亿美元。

2021年,鱼跃制氧机全球年销量超过100万台,率先突破行业百万大关。百万业绩背后,是鱼跃医疗尖端实力的综合体现:柔性智造技术、超过30000㎡的生产规模、48小时完成方舱医院定制订单的效率、110个国家和地区的覆盖能力。

为了更好的服务海外消费者,鱼跃医疗在重点国家进行属地化建设,以打造“海外小鱼跃”为目标,在海外医院和重点渠道积极与经销商进行合作,布局团队服务连锁、终端药房,同步建立鱼跃的海外电商团队。

从“被国外品牌垄断”到“全世界都在吸中国氧”,以鱼跃医疗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树立起了新的行业标杆,通过科技创新掌握高端医疗器械核心技术,探索前沿课题。目前,鱼跃医疗已打造出呼吸制氧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无创呼吸机、医用制氧机、高流量治疗仪、医用雾化器等专业设备,并不断推动解决方案在医院的临床应用,帮患者减轻痛苦,助医生提升医术。